家庭很重要 海外經歷是競爭力
剛剛從美利堅大學拿到MBA碩士學位的學海來自一個條件較好的家庭,他表示雖然自己在美國留學六年,但從來沒有長留美國的想法。
他說:「我從來沒有在美國生活的想法。我覺得在國外生活久的人都有對家的想念。印象很深刻的是,我爺爺身體不好,我覺得我一下子不能回去照顧他心理非常內疚。直接原因也是家裏需要我。」
今年7月回國的學海表示,對國內人太多和氣候炎熱有些不適應,但是既然從中國到美國完全不一樣的環境都適應了,所以回來適應也從來不擔心。
學海說:「只要是在國外呆過好多年的,所有東西都靠自己,回來其實就已經是競爭力和優勢。我覺得海歸要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要求不要太高,否則會有挫折感。」
目前計劃在家庭公司學以致用的學海在美國取得本科和碩士學位,短暫工作後又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正在組建一個年青有活力的團隊,為創業作準備。
海歸海待也看個人
像學海這樣有一定家庭基礎條件的海歸也許並不是多數。媛媛和曉燕兩人就在09年從美利堅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後分別到北京和上海找工作。
媛媛說:「回國有父母的原因,他們希望我離家近一點。我也覺得國內變化很快,競爭很大,也隱藏著很多機會。對於有事業心的人還是需要這個充滿機會和挑戰的國家去奮鬥。」
回國前就搜索申請 ,回國後筆試和面試之後,媛媛進入了北京一家英文報紙。她說:「其實競爭力也挺大的。我覺得在這裡工作主要能力還是與人溝通能力和英文寫作能力。」
有國內報導稱,世界HR人力資源實驗室對隨機抽取的1500多個「海歸」樣本統計的結果顯示,有35%以上的「海歸」存在就業困難,40%「海歸」感覺自己的職業方向出錯。
都於有「海歸變海待」,媛媛認為,一方面是大學生就業本身已經困難的社會大環境,另一方面海歸的自身期待。媛媛說:「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稱心的工作,可能覺得受到的教育得不到回報。我覺得中國有很多行業還沒有開發出來。」
在美國嚐試工作但未能如願的曉燕現在在上海一家公關公司工作。「因為我的專業吧,跟美國人競爭會有些困難。」
福布斯雜誌報導說,由於美國經濟不景氣,有230萬本科學生畢業後就失業,平均起薪也比去年下降1.3%。
不過回到中國的曉燕並沒有感覺工作難找。「我投了幾份簡歷就好幾個offer 了。」
懷念美國生活 回國需時適應
反而讓她需要適應的是和國內朋友尋找共同話題。「大家談不到一塊去,他們會提房子車子結婚孩子,我對這個一點興趣都沒有。」
雖然已經回到國內發展,但是這三位海歸留學生都對曾經的留學生活感到懷念。學海說:「說真的我在美國的朋友比在中國的還多。美國生活環境確實比較舒服。」
媛媛說:「剛回來很不適應,看甚麼都不順心順眼,覺得不如在美國生活方便。中國人口這麼多,不是都很有素質。沒有自己的空間。懷念美國那種自由的生活方式。我從來不後悔出國的決定,因為我覺得美國還是一個大熔爐多元文化的社會,見到的人世百態對人生都是挺好的影響。」
雖然這三位選擇回到中國發展的留學生只是「海歸」大軍的幾個個例,無法代表所有「海歸」,但是他們分享的經驗,也為「海歸變海待」問題提供另一個角度的思考。
(http://www.dajiyuan.com)
美東時間: 2010-08-14 08:15:24 A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8/14/n2995457.ht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8/14/n2995457.htm
英文 英文寫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