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5 【文/Roxanne Kuo】
經濟不景氣的現象在全球蔓延,企業展開減薪或裁員的消息頻傳,媒體的渲染讓社會瀰漫一股焦慮的氛圍,新世代的年輕學子是否已做好萬全準備,來面對全球市場競爭的衝擊以及無可遏止的多元環境,以預防自己被時代淘汰呢?
事 實上,機會是只提供給準備好的人才。在台灣,許多人以為大學教育才是主要展開培育專業人才的階段,並能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態度在就業與學術研究間作抉 擇,然而,大多數的大學畢業生卻在畢業之際仍無法確立未來志向,也認為大學四年的教育無法為即將踏入職場的新鮮人作好充分準備,產學落差造成普遍高學歷卻 高失業率的現象。根據天下雜誌指出,七年級生,平均每三位就有兩位是大學生,這是學歷最高的世代,也是學歷最貶值的世代,調查顯示六成四的受訪學生認為, 目前的大學教育不足夠讓他們成為有準備的人才,僅六%認為大學教育可以幫助他們面對職場。
台南,這個曾經為台灣政經 中心的古都,擁有深厚歷史文化涵養,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台南子弟們更是向外擴展,從2007年教育部與外交部合辦的「外交 小尖兵—英語種籽隊」,台南一中取得優良團隊,家齊女中獲得全國第五名,而在另一場由亞太經合會(APEC)指導,教育部主辦的
「APEC2008 國際網路合作學習計劃」(APEC 2008 Network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roject),台南的瀛海中學則榮獲“Newspaper”(報紙)國際第一名 。
這些殊榮讓本刊非常好奇,台南的高中教育是怎麼辦到的?於是我們特別走訪執掌台南子弟教育的高中校長,看看他們是怎麼深耕本土,擴展國際。
科技與人文教育並重的台南一中
 |
台南一中張逸群校長。圖/多益情報誌提供 |
|
85%的學生都選理工組,學生為什麼都有著特別的人文氣質?只要走進竹圍岡南一中的校園,這個答案就全在迎面而來的紅樓 身上,古典中有著一股英氣,就如他的學生一般。校長張逸群先生用台語打趣道:「南一中的孩子就像『土雞仔』,完全讓學生適性發展,學校沒有制式的條文規定 他們必須接受何種特殊訓練,我們只是用環境來誘發學生的本性發展。」
或許就是這種完全適性發展,南一中的週會顯得特別多元,學校邀請許多各界的知名人士前來演講,使學生能在週會時間吸收前人的經驗與世界觀,可以做為學生生涯規劃與探索世界的參考。
而 同樣在提供適切環境的國際競爭力培養上,南一中不僅有規劃海外遊學行程,擔任海外遊學行程規劃的蔣銘鴻老師認為,學生都具備一定的認知,了解英語是重要 的國際通語言,然而課業壓力繁重,難免形成語言學習的阻因。南一中每年約有10幾個學生積極參與前往加拿大的遊學交流活動,身為英語老師的他相信,經過國 際競爭的洗禮,將是最直接且快速的方法,能夠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
蔣老師也表示,透過活動的方式學習語文,更能同時訓練語言本身的多元層面,例如「模擬聯合國」及「外交小尖兵」等大專院校或教育部所舉辦的校際活動。校內 課程方面,學校在高一安排小說選讀,在高三則加強
英文寫作教學,尤其去年獲得教育部的經費補助,得以運用線上軟體教學來經營管理,蔣老師會設計一些結合時 事與國際的主題,培養學生在
寫作中靈活思考的習慣。
台南一中張逸群校長說:「台南一中就是要給學生多元、宏觀、博愛的國際視野,推動科技、人文並重的全人教育。」
教 務主任施明吉先生說,台南一中不僅提供豐富的學習環境,藉以鼓勵學生妥善運用資源,增進語言程度,然而學生透過外界的英語文檢測評量則更能準確的了解自 我語言程度的定位。施主任表示,學校鼓勵學生參與英語檢定考試,如全民英檢及多益測驗等,即使一般家長僅對全民英檢較為熟悉,然不可否認地,多益測驗是在 國際上採行通用的標準。
據了解,今年出現首位高中生取得多益990的滿分,就是台南一中的學生林晉明。
學習資源豐沛的的瀛海中學
 |
瀛海中學張復國校長。圖/多益情報誌提供 |
|
瀛海中學的校園內佇立了一座大大的石頭,上頭刻上一個「勤」字,言簡意賅地道出了瀛海學生最大的特色。張復國校長說,他總是誡訓學生以勤為本,告訴他們沒 有任何目標無法憑靠努力達成,正因如此,瀛海的學生總有堅毅、樸實的美德,也使得他們於畢業後能在大專院校,甚或在企業 裡,爭得一席之地。
由亞太經合會(APEC)指導,教育部主辦的「APEC2008國際網路合作學習計劃」,瀛海中學以“Newspaper”為主題,再度奪冠 。這項殊榮讓瀛海中學的學生一舉取得了六連霸的優秀成績。這樣的成果不是偶然,而是平時累積的實力。
張校長說,語言能力是增進學生國際觀不可或缺的條件,因此,學校十分重視學生語言能力的培育,積極在英語教學上投注心力。他表示,學校有責任為學生創造語言應用環境。
因此,每年暑假學校透過外界的合作資源設計課程,安排由外籍教師擔綱授課「英語生活營」,並編入國中部的規範課程,高中部學生則可自由參加,目前已推行了兩年,每年有500至600名學生參與。
「學 校要給學生能帶得走的能力!」張校長說道,「不能只是考試拿高分而已,教師必須提供學生與國際接軌的教學方式」。他表示,校內採行AMC測驗(全美中 學數學分級能力測驗)的教學,以培育國際數學人才,在南部的高中裡堪稱創舉,AMC測驗不僅有助學生升學條件的加分,更是一種國際認證,就如同多益英語測 驗一般,是國際職場認同語言能力等級的證明。
提到提升語言能力與增進
英文寫作能力,瀛海中學校務發展室的曾吉男主任表示,校內特別設置如誠品書店一般的英語資源中心,中心內存放了各式英文小說、圖書、期刊、影音光碟等資料,提供教師及學生更完備的英語文教與學的環境。
曾主任說,設備完善之外,瀛海中學更把
英文寫作獨立成一門「閱讀
寫作」課,有別於一般的英文課,與國英數等科目並列為段考科目之一。張復國校長表示,
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有助學生多元發展,提升作文分數,也能鼓勵學生進入更理想的大學就讀。
嚴 謹的教學安排與課程規劃,表現出瀛海中學的師長對教育的用心及專業,然而這些教師亦不失親切溫暖的教學態度,跟學生們打成一片。張校長說,有位導師,在 家訪時被問及如何表現對學生的了解程度,這位導師竟連學生挑食的食物都能說出來,當場讓家長佩服得無言以對。由此可見一斑。
展開積極計畫的家齊女中
 |
家齊女中田正美校長。圖/多益情報誌提供 |
|
原花蓮女中的校長田正美女士自民國90年起接掌家齊女中,因應社會的變遷,秉持尊重開放且接納的胸襟,以人性化的領導,凝聚教職員工生的向心力,塑造溫馨安祥的校園文化,使學校發展成一所具前瞻性、有特色的學校。
身 為純女子中學,且集高中、高職、進修學校及資賦優異等四種不同性質學制的家齊女中,教育目標或有不同,然教育宗旨實無二致,在五育並重,均衡發展的大原 則下,高中部力求達成大學預備教育的目標;高職部培育國家經濟建設的技術基礎人才;進修學校則為推廣社會青年養成教育;舞蹈資優教育則培植國家文化建設之 藝文人才。校務之發展依據教育目標齊頭並進,相輔相成,充分發揮因材施教之精神。
走進家齊女中,即刻被其貴族般的紫藍色所吸引,走近一看,方知是一座「時光走廊」,這座兼具現代美感與實務作用的紫色空橋,讓行政處室與語言教室間的往返更加便利。
本刊到訪家齊女中的時間,適逢田校長構思展開新的英語教學計畫,一聽見具備原住民血統的她意氣飛揚地訴說未來英語課程的理想藍圖,以及對教育深厚的期望,也立即感染上她的積極態度,旁人很難不隨起效尤。
田 校長說,希望能妥善運用向教育部申請而得的經費補助,無論從硬體設備或是軟體設計上,皆能建立實質有效的輔助措施,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讓學生不僅在未 來職場或是在生活上都能應用自如。其中,「口語、閱讀、作文」乃是家齊女中在英語課程實施上首重的三大部分,其中又以「英文作文」為最。無論將來是學術論 文或是職場應用,學生都必須學會以英文作為表達陳述及溝通交流的工具。
為了不讓學生被升學壓力所擾,田校長表示,現階段將先採行加強
英文寫作的相關課程,該課程委請外界的師資並規劃適當的核心課程,協助學生克服
英語寫作的難題,英文作文課程是目前的短程規畫,口語與閱讀課程則編入長程計畫。
透過妥善的資源分配及時數安排,甚至建設有利的應用設備或資源,將可充實學生的英語學習環境。
培養獨立思考的新世代菁英
羅 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培養具備多元思維與國際視野的全方位人才亦非一蹴可幾,當人們對未來激烈的競爭環境感到不適與焦慮之餘,何不停下腳步思考,是否能從 更根本的教育面著手改善呢?要怎麼收穫,就先那麼栽!我們不需要善於應付考試的機器人,而是期待更多懂得獨立思考並靈活運用個人才能的新世代菁英,高中校 園好比一方孕育國家幼苗的園圃,需要人們的用心栽培!
英文 英文寫作